一支笔半生漂泊,一张纸万里山河。
他画江山不是讨好权贵,而是向天地问路。
若论清初画坛最“不安分”的灵魂,石涛称第二,无人敢称第一。
这位明朝宗室后裔,幼年国破家亡,被迫遁入空门,却始终不曾熄灭心中的火焰。他云游半生,足迹踏遍大江南北,搜尽奇峰打草稿,最终在笔墨间寻得自由,成就了一个惊世骇俗的名字——石涛。
翻开他的《江山胜览图》,扑面而来的不是规矩工整的山水套路,而是一股汹涌的生命力!这幅晚年巨制,是他一生探索的巅峰,更是他画学理念“一画论”的绝佳注解——万物生于一笔,归于一笔。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石涛的笔,是活的,是烫的,是能呼吸的!
你看画里那山,绝不是前人笔下那种温驯圆润的土堆。石涛的山,棱角分明、筋骨嶙峋,仿佛被天地巨力生生撕裂又倔强挺立。他用独创的“拖泥带水皴”来塑造它们——笔锋裹挟着浓淡不一的水墨,或疾或徐地扫过纸面。
墨色时而饱满酣畅,如泼如倾,山体仿佛在潮湿的空气中蒸腾;时而干涩枯劲,笔锋如刀刮过,露出山岩粗砺的肌理。
图片
这哪里是画山?分明是用笔墨在纸上刻骨、在天地间呼吸。
再看那水。寻常画家画水,多勾几条柔婉的线,意思到了就行。石涛偏不!
他画水,笔走龙蛇,线条时断时续,时急时缓,如惊蛇入草,如游龙戏渊。墨色更是千变万化,深潭处浓墨如漆,暗流汹涌;浅滩处淡墨轻扫,波光粼粼仿佛就在眼前跳跃。
图片
他打破了传统山水画“三远法”的固定视角。在这幅长卷里,我们的眼睛仿佛坐上了直升机!一会儿贴地掠过水面,看近处芦苇摇曳;一会儿又飞升山巅,俯瞰层峦叠嶂;忽而钻入山谷幽径,忽而又在辽阔江天间畅游。
这种“散点透视”,是石涛的独门秘笈,是真正的“人在画中游”。
石涛的墨,更是泼洒得任性又天才!他敢于大片泼墨,酣畅淋漓,营造出烟云变幻、雨意迷蒙的效果;又能在浓墨淡墨之间,留出飞白透气,让画面呼吸流转。他的墨色层次之丰富,从焦黑如漆到透明如水,层层晕染,气象万千。
图片
他笔下那些点景小人,寥寥几笔,却姿态生动,或行旅、或垂钓、或闲坐,瞬间把宏大的山水拉回人间烟火,告诉你:这壮丽江山,亦是可游可居的家园。
石涛的“无法之法”,不是真的没有章法,而是不屑于被僵死的成法所困。他笔下的世界,是活的,是动的,是他用全部生命热忱拥抱过的真实山川。
《江山胜览图》哪里只是一幅画?它是一个灵魂的纹身,是漂泊者写给世界的家书。
图片
石涛的笔,饱含血泪,却始终向上生长;他的墨,泼洒淋漓,却始终指向内心的真实。他的画风是那个时代最响亮的“摇滚”,用淋漓水墨宣告:艺术的生命,在于永不屈服的表达。
这个清初最不安分的灵魂,终以一支笔搅动了整个画坛,成为后世无数大家仰望的灯塔。
图片
当我们在博物馆或画册前凝视《江山胜览图》,不妨屏息静气——你听到那笔锋刮过纸面的沙沙声了吗?
>那是生命在低语,是灵魂在跋涉。
>石涛走了三百年,他的笔尖依然在跳动。
真正的艺术叛逆,从不为打破而打破,而是用全部生命热忱去重建心中真实。
下次你面对这纷繁世界,是否也能像石涛一样——在墨色苍茫间,看见那个不肯跪着画画的灵魂?
图片
图片
图片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